洋底萬米著春秋(砥礪奮進的5年·中國深度)

來源:輕奢館 1.78W

洋底萬米著春秋(砥礪奮進的5年·中國深度)

載人深潛器蛟龍號作業母船向陽紅09號

8月底,向陽紅01號船載着我國海洋科技精鋭之師再次向大洋“深藍”挺進,這次中國環球海洋綜合科學考察將歷時260天,航程約6.5萬公里,相當於繞地球1.5圈。本航次的6航段中,科考隊除了第四航段在南極半島周邊開展海洋環境綜合調查之外,其餘航段均是深入大洋底部開展資源和環境調查,這無疑將進一步增加對人類大洋的認知,併為開發利用大洋資源奠定更堅實的基礎。

曾幾何時,對中國這個傳統大陸國家來説,海洋的驚濤駭浪意味着兇險畏途,而“天涯海角”不僅是足跡的邊界,甚至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思維的盡頭。然而,在邁向近現代社會的進程中,中國人不僅深刻認識到,海洋實際上連接起東方和西方,溝通了中國和世界,也藴含着寶貴的資源和無盡的自然密碼;深刻認識到,對世界文明史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的中華民族,有理由為認識和開發海洋,造福全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為此,中國致力於全方位提高對海洋的認知和開發能力,黨的十八大會議鮮明地提出了“建設海洋強國”目標。經過5年的努力奮鬥,中國以大力發展海洋科技為突破口,在海洋資源開發、海洋經濟發展、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海洋科技核心突破在於“深度”,而歷經艱辛創造的“中國深度”無疑是近年來中國海洋科技最輝煌的一筆,為唱響深海“三部曲”即“深海進入”“深海探測”和“深海開發”創造了前提條件。

載人深潛器蛟龍號是實現上述“三部曲”的主要“利器”。早在 2002年,科技部將深海載人潛水器研製列為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重大專項,啟動了蛟龍號載人深潛器的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製工作,包括中科院、中船重工702所等100多家科研部門和企業參與其中,歷經數年努力,蛟龍號終於鑄造成功,並迎來了正式入水挑戰深海的時刻。從2009年至2012年間,它接連成功進行了1000米級、3000米級、5000米級和7000米級海試。2012年7月,在世界海洋深度之最的馬裏亞納海溝,蛟龍號下潛至7062米,同時創下中國載人深潛紀錄和世界同類作業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

之後幾年間,蛟龍號入海的重點轉向科考應用,開始了試驗應用航次深潛之旅。2013年6月,蛟龍號啟程赴南海,在那裏完成10次下潛,繼續驗證定位系統的性能,並完成了截至當時最長距離的海底巡航。2014年底和2015年初,蛟龍號在印度洋執行多金屬硫化物資源科考任務。2016年4月和5月,蛟龍號在太平洋維嘉海山和雅浦海溝進行科學應用下潛。2017年3月蛟龍號在西北印度洋進行熱液區科考,發現了熱液噴口並獲取了硫化物樣品,繼續展現出優秀的深海科考能力。

蛟龍號奠定了中國載人深潛的基石,由此有望誕生蔚為大觀的蛟龍“家族”。還在蛟龍號研製和海試緊鑼密鼓進行之時,我國另一項“863”重點項目4500米載人潛水器於2009年正式立項。其目標是打造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國產化率達到85%以上的載人潛器,在鈦合金載人艙球殼和充油鋰電池研製等一系列關鍵技術上實現完全突破,提升我國在4500米水深的綜合探查和作業能力。今年7月,4500米載人潛水器完成所內研製,並確定了海試方案,準備接受大洋的實戰考驗。中國海洋科技最具有震撼力的信息莫過於是研發1.1萬米載人潛器,根據蛟龍號研製單位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今年1月底發佈的信息,中國1.1萬米深載人潛水器研製工作已全面展開,計劃於年內完成總裝聯調。這意味着,中國正穩步接近大洋馬裏亞納海溝最深處,實現載人“全海深”科考。

就中國海洋科技整體而言,“全海深”科考其實已經成為現實。2016年8月,探索一號科考船首航勇闖馬裏亞納海溝海域,攜帶的海鬥號水下機器人創造了10767米下潛及作業深度紀錄。探索一號釋放的天涯號深淵着陸器和原位實驗號深淵升降器3次突破萬米深度,獲得大量水體、沉積物和生物樣品,這些樣品填補了中國長期以來無法獲得超大深度特別是萬米海底數據和樣品的空白,為揭示深淵生態環境演變、全球氣候變化等提供了珍貴的研究樣本。

中國海翼號水下滑翔機是深海中機動的科考“精靈”,它可探測海水流體中温度、鹽度、濁度、含氧量、海流強度和運動方向等,並可把數據實時傳輸回來。2017年3月,海翼號水下滑翔機在馬裏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完成大深度下潛觀測任務並安全回收,最大下潛深度達到6329米,刷新了水下滑翔機最大下潛深度的世界紀錄。

正如太空探索需要空間站一樣,大洋科考也迫切需要長期在深海中駐留的“水下空間站”。2013年,我國曆時10年攻關,終於研製成功首個實驗型深海移動工作站,該工作站為35噸級,可載6人,在海底工作12到18小時。根據《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中國將致力於推進實現深海實驗平台建造關鍵技術突破,建造深海移動式和坐底式實驗平台。

黃海之濱的青島即墨市,有明代知名的海防要津鰲山衞,坐落在這裏的國家深海基地是繼俄羅斯、美國、法國和日本之後,世界上第五個深海技術支撐基地。包括蛟龍號載人深潛器及其支持母船在內的中國深潛利器聚集在這裏,它們將在大洋深藍繼續寫下中國傳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