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开发区的"三生三世"

来源:轻奢馆 1.78W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人杰地灵,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开垦下,钱塘江畔,一颗新星冉冉升起。20年前的开发区不过是一片滩涂,如今却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开发区的“三次创业”可谓是“三次新生”,而我与开发区的“三生三世”都有着不解的缘分。

我与开发区的"三生三世"

君生我初生

1993年,开发区仍是一片滩涂,杂草重生,芦苇长得比人还高。1993年4月下沙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巧的是,我也是在这一年的四月出生的。怪不得,初到开发区时便有莫名的熟悉感与归属感。

开发区的第一次新生是由一群“吃螃蟹”的人创造的。他们首先来到开发区,他们年轻,有着使不完的劲,用不完的力气。他们肯吃苦,肯耐劳,使得这个新区成为全市工业经济主平台、对外开放主窗口。而初生的我在萧山,与开发区隔了一条钱塘江两相对望,没有过多的交集,只是各自安好,各自成长着……

君成我正长

04年的下沙发生了巨变,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开发区成了工业强区,“下沙制造”亦不输别人。此时的开发区属于有干劲的70后、80后。

曾听我们的邓校长说过那时的开发区,曾说过04年她初到开发区、初到文海时的事。如今沉稳、干练的邓校长那时也还只是个年轻的小姑娘,初生牛犊不怕虎,想着赤手空拳亦能创造出一片天。那时的钱局还是文海的校长,在他的带领下,这批年轻人白天四处奔走,试图说服高校老师们把孩子送到文海就学。晚上,他们就一起吃泡面,一起创谈未来规划、人生理想,找几间教室,打个地铺,也就和衣而睡过过一天了,谁也不曾觉得苦,反而觉得充实而美好!

那时的路许多尚是泥路,真的是一步一脚印;那时的住宿条件是简陋的,甚至可以说是糟糕的;那时的日子很慢,理想很丰满;那是的梦想是纯粹的,光辉而明亮!

我成君已茂

大学就读于开发区,工作也在开发区,我和开发区的缘分可谓不浅。如今的我成为了“新下沙人”,慢慢地在开发区扎根。如今的开发区正处于发展的转型期,从“下沙制造”转向“下沙智造”。而作为新下沙人,开发区的转型不在他人,而在我们每一个开发区人自己,我们责无旁贷。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如何在开发区的第三次中发挥我的力量,如何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我也曾思考过。我想也只有从每一堂课做起,从关爱每一个孩子从做起,做一个点亮自己,照亮他人的人。这点光亮或许是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或许是对孩子的一句鼓励的话,或许是对家长一个会心的微笑。从我做起,做好本职工作,做一块好的基石,为开发区的第三次新生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

君生时我亦初生,这便是缘分的开始。如今我已长成,而君亦枝繁叶茂,我愿尽我的绵薄之力助君早日开花结果!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