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记者写跨文化体验

来源:轻奢馆 1.05W

新华社记者、作家杜白羽的新作《我的夏威夷》由新华出版社出版。新书发布会现场,杜白羽以视频短片和亲历照片切入,讲述了她在美国东西方中心、夏威夷大学做访问学者的独特历险。

国际新闻记者写跨文化体验

跟白羽结缘,不仅仅因为共事,而且同为驻外记者的我们对跨文化交流都有着浓厚兴趣。当然白羽比我幸运很多,她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韩语和英语都很好,而且在平壤担任了驻外记者,之后获得当年新华社每年唯一的一个“帕文奖学金”项目,前往美国夏威夷大学学习,近期又特派韩国首尔担任驻外记者,借由英语和韩语这两种语言,她拥有丰富的跨国工作和生活的经历,这些跨文化体验弥足珍贵,而她乐于跟大家分享,于我们而言,何其幸哉。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说,在如今互联网时代,人们需要“批判性思维”这种新的读写能力,还需学会如何去热爱不同。而这种热爱不同,求同存异的能力,通过跨文化交流最容易培养。而白羽无疑具备这种能力,也是值得我们学习之处。

在阅读《我的夏威夷》的过程中,这本书不断唤醒我写作《印度:熟悉而陌生的邻国》时对印度的一些回忆。我们都对那些富含文化符码的细节敏锐而充满兴趣。例如,初到夏威夷的白羽会注意当地姑娘的头花暗语:女子头戴鲜花,右边表示未婚;左边靠近心脏,则是名花有主;头顶戴花嘛,那就是缘分未定。白羽说书中自己最喜欢的两篇文章是《一条蜈蚣撕开的裂口》和《公开课:我给美国人讲朝鲜》,这两件事情都是借由一个小切口来窥视东西方的差异,以及因为这些差异造成的误解和沟通障碍。

这本书里很多类似的以小见大的事例和故事,当白羽的父亲来夏威夷看望她时,父亲参加了一次公益活动,借由父亲的眼睛和经历,白羽发现,美国人对待老年人的态度跟中国人特别“尊老敬老”的传统非常迥异。

白羽在美国讲朝鲜,一位参加她讲座的观众告诉她,“西方媒体用自己的价值观衡量他人,以西方民主、人权的道德尺度丈量,但西方媒体自身也是有选择性地报道,极尽妖魔化,你讲的、展示的这些,我们从来没在西方媒体上看到。”给予美国人这样的启示,得益于她的独特经历和乐于分享的精神。作为一名年轻的作者,而且夏威夷待的时间不长,白羽已经尽力呈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我们应该为这样记录和传播的努力而鼓掌。J226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