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欲招奪刀少年 - 還是靠成績

來源:輕奢館 1.39W

5月31日,江西宜春三中高三學生柳豔兵在開往金瑞的中巴車上奪下歹徒胡亂砍殺的兇刀。車上有35名乘客,只有柳豔兵挺身而出。奪刀前,他的頭部、肩背部已經負傷。事件在央視等媒體報道後,除了全國各地蜂擁而來的媒體還有榮譽及各種稱讚。遺憾中錯失的高考也換來了教育部門特別安排的“單獨高考”。考試期間兩家人都在學校吃住,不受外界影響。

清華欲招奪刀少年 還是靠成績

前日,據江西省教育廳官方網站消息,柳豔兵、易政勇及其家長均表示選擇江西省高校就讀:柳豔兵選擇南昌大學,易政勇選擇江西財經大學。

清華欲招奪刀少年 還是靠成績 第2張

清華欲招奪刀少年:還是靠成績,請看下一頁

“不拘一格降人才”。除了最終錄取“奪刀少年”的南昌大學、江西財經大學,包括清華大學、澳門大學在內的10多所高校都曾表示願意幫助他們圓大學夢,這表明高校看中的不僅僅是他們的分數,而是他們身上有比高分更寶貴的品質。

在情與理之間、在愛與不信之間,如何兼顧呢?個人的看法是,能不能更直接一點,不用“走程序”來玷污“程序”,鞏固現有程序的透明和剛性,同時容許少量的公眾關注的法外“特例”——類似這次事件的。

清華欲招奪刀少年 還是靠成績 第3張

高考前夕,江西宜春兩名高三學生在公交車上被持刀歹徒砍傷,柳豔兵奮勇奪刀,防止了更多人遭到傷害,兩人因傷無法如期參加高考。

這個令公眾點讚的故事,有一系列温情的後續:先是教育部表態二人康復後將組織單獨考試;隨後,清華大學等十多所高校爭拋橄欖枝;日前,兩人蔘加了由江西省教育院組織的單獨考試後,分別“低調務實”地選擇了本省的南昌大學和江西財經大學。

清華欲招奪刀少年 還是靠成績 第4張

清華欲招奪刀少年:還是靠成績,請看下一頁

好人好報,似乎比較圓滿。但是,偏偏頗有些人“不解風情”,指向了這背後的招錄程序。

有意思的是,教育部門的確是很在乎這個“程序”的。早在一個月前,江西教育主管部門就表態:相關高校要招錄兩位“奪刀少年”,“還需符合教育考試招生部門的招考政策,經過必要的程序”。相關高校的表態也是:“在不違反相關政策的情況下,願意幫助他(柳豔兵)早日實現大學夢。”

但程序的確有瑕疵:從單獨命題、英語未設聽力、成績不公佈(據媒體報道,確定錄取時當事學生還不知道成績)到宣佈錄取,可以説幾乎是在預定錄取的基調下的“一路綠燈”。

如果再仔細推敲,單考單招和自主招生的錄取也都存在問題。因為前者目前只適用於高職院校;而無論是南昌大學抑或江西財大,都沒有自主招生的權力。因此,與其説是“經過必要的程序”,毋寧説是“走程序”。

清華欲招奪刀少年 還是靠成績 第5張

客觀地説,奪刀事件一個月後,考試註定無法衡量傷情和學業尚未完全恢復的考生的真實水平。我們面臨着兩難:一方面是我們固有的愛與同情之心,以及“有利於弘揚核心價值觀,傳播正能量”的考量;另一方面則是為了維護高考的程序正義——支持者認為,這種“冷酷”,是為了防止“後門”而不得不付出的代價。

這是情感與理性的交鋒,或者説,是真理之間“對與對的衝突”,因此註定了不會有統一的結論。因此,越過具體事件的“是非”判斷,探求“招生”的初心可能更有意義。

清華欲招奪刀少年 還是靠成績 第6張

事實上,精細化的“科學管理”在中國尚不足百年,民國時期高校“不拘一格招人才”的機制,無論是招收學生還是招聘教授,都曾流傳不少佳話,那時似乎是帶着“寧可錯招,不可漏過”式的寬容的,前提假設則是“信任”,相信招錄是出於愛才而非“裙帶”。而現在的問題恰恰是信任感的缺失,它導致了我們對程序“後門”的恐懼,以及“寧可錯殺,不可放過”的“程序理性”的訴求。

在情與理之間、在愛與不信之間,如何兼顧呢?個人的看法是,能不能更直接一點,不用“走程序”來玷污“程序”,鞏固現有程序的透明和剛性,同時容許少量的公眾關注的法外“特例”——類似這次事件的。科學主義者也許又會質疑這一標準過於空洞,或者會擔心羣起效尤,但是,還是回到“初心”:這個世界,需要一點信任,需要一點情懷。

熱門標籤